卵巢低反应,卵泡少,选对促排方案很重要!
时间:
2022-11-13
作者:
浏览次数:


做过试管的姐妹都知道 ,促排在整个试管过程中尤为重要,可以说,促排结果好了 ,试管成功了一大半!

但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反复用药,加到药量,依然会遇到泡泡长不大,泡泡大小不一,对促排药物没反应,或者取出来后发现没有可用泡泡的情况比比皆是。


 同样是试管,同样的方案,同样的促排药 ,为什么对我就没用呢?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是卵巢低反应?
什么是卵巢低反应?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促排卵过程中出现卵巢反应不良,卵巢刺激周期发育的卵泡少,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3枚、临床妊娠率低的情况。
通俗点来讲,就是在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对促卵泡生长素反应不良,即使使用超大剂量的促卵泡素,也无法产生足够数量的卵泡,或卵泡生长缓慢,激素水平不够。

卵巢低反应,卵泡少,选对促排方案很重要!


卵巢低反应如何诊断?


按照POR博洛尼亚共识,以下3条中至少出现2条,即可诊断为卵巢低反应:·
1,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
2、前次IVF周期卵巢低反应,常规方案获卵数≤3个。3、卵巢储备下降(窦卵泡数AFC<5~7个或基础抗缪勒管激素AMH<0.5~1.1ng/ml)。
如果年龄或卵巢储备功能检测正常,患者连续两个周期应用最大化的卵巢刺激方案仍出现POR也可诊断。
新版《共识》同时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年龄≥40岁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检查异常,即AFC或/和AMH异常,在未行IVF周期之前,应诊断为预期的(疑似的)POR。

    导致卵巢低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卵巢低反应,卵泡少,选对促排方案很重要!

● 年龄年龄是卵巢反应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反应性会逐年下降,35岁以后,卵巢反应性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大于40岁的女性中,行IVF助孕时POR发生率超过50%。


● 遗传和免疫因素染色体畸变;细胞促性腺激素受体缺陷;基因突变;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抗透明带抗体;易感基因多态性;先天性酶缺失。

● 获得性因素卵巢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盆腔感染、化疗及盆腔放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ORT,降低其反应性。
● 体重质量指数(BMI)研究显示,30~39岁不孕症组卵巢的体积和BMI呈负相关,推测随着体重质量的增加,生育能力随之降低。
●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辐射;不良生活习惯,如节食、肥胖、饮酒、吸烟及咖啡因等。
●不明原因部分患者基础FSH水平及E2等水平均正常,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但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出现卵巢低反应,又称为未预期的卵巢低反应。


低反应人群促排方案该如何选?


没有绝对有效和理想的方案。需要临床经验丰富,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医生才行。(找好医院真的很重要)


在临床过程中,一般会先尝试稍作改良的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COS),如果还失败,医生可能会给你尝试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对于反应特别低的患者,无论怎么用药,卵泡都涨不起来,卵巢储备功能很低的人群,医生可能会直接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方案。


卵巢低反应,卵泡少,选对促排方案很重要!
哪些方法能帮助低反应人群好孕
● 使用生长激素。研究表明,生长激素能有效改善卵巢对药物的反应,提升卵子质量,增加怀孕成功率。
● 使用雌激素。雌激素预处理能降低POR患者的抑制剂方案周期取消率,获得更多的获卵数和优质的胚胎。
● 适当应用雄激素。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推荐在试管婴儿治疗开始前1~3个月口服DHEA,剂量为50~75mg/天。已有研究表明,口服(DHEA50mg/天) 3个月,可有效降低FSH水平,升高AMH水平,增加窦状卵泡数目,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 左旋精氨酸。POR患者常规短方案中,口服左旋精氨酸16g/d,周期取消率下降,最后取出的卵子数量和最后可移植的胚胎数也显著增加。
● 针灸。常规促排方案配合针灸治疗,可成为试管婴儿中提高POR患者卵巢反应性,改善治疗结局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