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查房,都会有一些产妇说,医生我肚子很痛,比生的时候还痛,其实这种腹痛大多为产后宫缩痛,于产后 1~2 出现,持续 2~3 天自然消失,属于产褥期正常的生理变化。然而产后出现的腹痛也可能是合并内外科疾病,比如阑尾炎、胆囊炎等等。
我的一个夜班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产妇
病例回顾:
袁女士,36 岁,孕 8 产 4,人工流产 3 次,因「停经 37+4 周,不规律腹痛 1 小时」2022-8-1 20:58 入院,入院检验:甘油三酯 7.63 mmol/L,其余检验结果无异常。
入院后自然临产,产程顺利,于 2022-8-2 9:43 经阴道分娩一活婴,产时出血约 300 mL,产后无异常。
产后诊断:1. 妊娠合并高脂血症 2. 高龄经产妇 3. G8P5 孕 37+5 周 ROA 顺产一活女婴。
2022-8-4 21:23 小便时突发右侧腹痛,痛感呈持续性,并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无头痛、无背部疼痛、无心前区疼痛、无小便疼痛。
查体:体温 37℃,脉搏 98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30/80 mmHg, 血氧 98%,一般状态差,痛苦面容,身体蜷缩,口唇被咬破出血,无肾区叩痛、右侧全腹压痛、反跳痛,无固定压痛点,左下腹无压痛,Murphy 征阴性,无肾区叩痛。
详细询问病史,卵巢囊肿病史不详,自诉有泌尿系结石病史,具体情况不详,否认心脑血管疾病史、否认阑尾炎病史、否认近半年外伤史等。
暂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10 mg 肌注解痉治疗。
鉴别诊断
1. 急性阑尾炎:常常先出现脐周疼痛,数小时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有呕吐发热,疼痛点局限在 McBurney 点,可能会有弥漫性腹膜炎。此患者发病急骤,右侧全腹疼痛,无固定压痛点,无发热等,排除诊断。
2. 卵巢肿瘤破裂、扭转?:常在体位改变、或妊娠期、产褥期子宫大小、位置改变时发生,典型体征是改变体位后突发一侧下腹剧痛,常班恶心、呕吐甚至休克。肿瘤破裂常在腹部受到重创、分娩、性交等原因引起,此患者不能排除,超声可协助诊断。
3. 泌尿系统结石:突发的一侧下腹疼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尿,肾区叩痛。此患者不能排除,超声或 CT 可确诊。
诊疗过程
急诊床旁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DD 二聚体、交叉配血,心电监护。
超声提示:右侧腹腔肝肾间隙可见一直径约 11 cm 不均质回声,性质待定。
遂急诊行全腹 CT(23:30):提示血肿可能性大,血肿与右侧肾脏边界不清,考虑右侧肾周积血。
22:11 急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8.42 × 10^9/L,血红蛋白 113 g/L,血小板计数 247 × 10^9/L,中性粒细胞% 67.8%;
急诊 D-D 二聚体 + 急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10.2 s,凝血酶时间 16 s,D-二聚体 230 ng/mL,纤维蛋白原 4.73 g/L。
23:30 患者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之可应答,眼睑及口唇苍白,末梢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 3 秒,血压 86/53 mmHg,呼吸 30 次/分,心率 135 次/分,结合 CT 结果考虑失血性休克,立即在输血输液抗休克情况下转介入室。
泌尿外科、产科、普外科联合介入室综合分析考虑:肾脏破裂?血管瘤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造造影发现右侧卵巢动脉瘤破裂,遂行右卵巢动脉栓塞术。
抢救过程中共输注红细胞悬液 12 U,新鲜冰冻血浆 1300 mL,冷沉淀 10 U。术后血常规:HGB 88 g/L,估计腹腔内出血约 2500 mL。
1.什么是动脉瘤?
动脉瘤不是血管里长了肿瘤,而是血管局限性的扩张,血管壁变得非常薄弱,薄弱的地方形成一个球形凸起,像乒乓球一样,被称之为「人体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炸开,严重者几分钟内就可死亡。
动脉瘤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动脉的发育不良、感染性疾病、动脉创伤、家族遗传史、多次分娩史等。
卵巢动脉瘤的形成机制:
1. 卵巢动脉在肾动脉起点的稍下方起源于腹主动脉,在血管分叉处血流形成湍流,易形成动脉瘤。
2. 卵巢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产后卵巢动脉退化有关。
3. 雌激素及孕激素作用可能引起动脉血管壁重构、弹性破坏,从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妊娠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产程中腹压的作用,易发生瘤体破裂。
动脉瘤的症状:早期常无症状,当血压控制不良,血管内皮受损,腹压增加等血液流速增加的情况下,动脉瘤就容易破裂,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如腹痛、头痛、背部疼痛等。
2.动脉瘤的预防?
1. 控制体重、肥胖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瘤;
2. 减少吸烟或避免吸烟;
3. 有糖尿病者要控制血糖;
4. 控制血压;
5. 防治高脂血症,建议高蛋白、低脂饮食。
3.动脉瘤的检查手段
1. 血管多普勒超声:是确诊及筛查卵巢动脉瘤的常用的影像学手段,无创、廉价、无辐射等优点,尤其适合小动脉瘤的随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2. CT 血管造影(CTA):可以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各项数据,包括动脉瘤的直径、范围、形态、分支血管的通畅性等,是最常用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手段。
3. 磁共振造影(MRA):可以作为 CTA 检查禁忌症人群的替代手段,缺点是扫描时间长,不适于于危重病人。
4. DSA: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对特殊形态动脉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 < 3 mm 的微小动脉瘤,还可以指导术者判断是否可以对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并对治疗风险进行评估。
5.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可以显示动脉瘤的瘤壁大小、部位、形状等特征,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
4.动脉瘤的治疗
1. 非手术治疗:戒烟是重要且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少数研究显示,锻炼可能使小动脉瘤病人受益,血压控制是目前认为可能减缓动脉瘤的增长速度、降低病
2. 手术治疗:近年有研究建议,如果获益明确、手术风险可控和预期寿命较长,可考虑择期手术。手术适应症还应参考年龄、性别、伴随疾病、预期寿命、瘤体形态和器官组织受压等多方面因素。破裂的急诊手术,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
3. 介入治疗:
a. 动脉弹簧圈栓塞术,主要是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腔内,使动脉瘤与血液循环阻隔,从而闭塞动脉瘤。
b. 血流导向装置置入:主要是在动脉瘤载瘤动脉附近释放密网或覆膜的支架,使血液瘀滞形成血栓而使动脉瘤闭塞。
c. 载瘤动脉闭塞术:闭塞动脉瘤的载瘤动脉。
病例总结
1. 此患者具有发生动脉瘤的高危因素:高脂血症、多产次。
2. 具有腹腔血管瘤破裂的典型症状: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膜后血肿、休克。
3. 此患者检查手段:腹部 CT,确诊依据:腹主动脉造影。
4. 此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动脉弹簧圈栓塞术。
有文献报道,卵巢动脉瘤大多发生于右侧,自发性的卵巢动脉瘤破裂十分罕见,多与经产妇相关,多次妊娠是卵巢动脉瘤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目前对于卵巢动脉瘤破裂的治疗多选择介入栓塞止血,有文献报道,合理的栓塞方法及使用正确的栓塞剂可以避免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动脉瘤破裂常发生在产后 5 天内,显著症状是突发腹痛,故产后突发腹痛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早就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因延误就医而导致休克甚至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