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出租车上分娩了
孕妇 H 突然给急诊打来了电话,说羊水破了快要生了,现在乘出租车前往医院,急诊医生立刻联系了我们前往急诊通道对接。
一个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H 一直在我们科产检,并无异常,如今只有 32+5 周,距离上次产检不足一周。23 岁,孕 2 产 0,0GTT 正常;孕晚期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等症状。一个相对而言完美的身体情况,为什么会早产?
这时,凌晨 0:45 分。
1:25 分,我和老师等在急诊通道的出口,看到一辆轿车飞速驶入,重重的一脚刹车让地面几乎快要冒出白烟。推床已经准备就绪,我们打开车门,准备她送入产房的时候,却看到令人诧异的一幕:她正怀抱着刚刚产下的婴儿,侧躺在座位上。
第一次遇到 Apgar 0-3 分
没有听到新生儿的哭声,也没有看到胎盘,在场所有医务人员都紧张起来。老师立刻要我通知新生儿科和 NICU 值班医生。
老师立刻将产妇和新生儿搬到车床上,送往急诊室做出了初步的诊察,但是结果却并不乐观:胎盘滞留、会阴 Ⅱ 度裂伤,子宫收缩乏力,还有肉眼可见的大出血。
而新生儿没有观察到哭声、呼吸,心音不可察,肌张力微弱,Apgar 给出了我第一次遭遇到的 0-3 分。
抢救无效,新生儿死亡
注意到产妇 H 神智尚且还算清晰,我赶忙问道:「孩子已经出生多久了?」
「10 多分钟了。」
这又是一个极为不好的讯息,接到了老师的指令,我立刻带上手套,一旁的护士开始给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并保暖,我剪断脐带,摆好施救体位,这时我万分痛恨自己的无力,作为学生,不会气管插管,也就代表着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正压通气。
老师怒喝一声,「做新生儿心肺复苏」,因我在国外实习期间做过一次尝试,老师因此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安排我接手。
我读数按压了 1 分钟后,新生儿科和 NICU 的两位老师到位了,让我继续保持,并立刻进行了球囊面罩给氧,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我们几乎做了所有的尝试。
我的手持续按压着,一次、又一次,我期待的画面却始终没有出现,一旁的护士拉开了我的手,表示两位老师已经宣布抢救无效。
凌晨 1:55 分,新生儿科医生宣布新生儿抢救无效后死亡。
产妇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而另一边,老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产妇的安全。包括给缩宫素 20 mg 肌注,手动剥离胎盘,缝合会阴裂伤,开通静脉通道输悬浮红 4u 血浆 400 mL。
之后还采用了更多的处理方法,但我已经无力再分心学习,将注意力全部投注在新生儿的施救上。而剥离胎盘后,产妇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一小时内阴道持续出血约 1000 mL,子宫收缩乏力,出现了明显的虚弱和短暂的意识不清。
事后,经过三天在重症监护室的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法按摩之后,患者的症状趋于平稳。
一次意外之后的意外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在患者状态恢复,转入普通病房后,我迫不及待的询问了相关情况。而从她的自述中,我了解到了在当日事情发生的全貌。
回到事件发生的三日前。
孕妇 H 正在家中洗澡的时候,她在浴室中滑倒,右下腹部挤压在地面上。
据 H 的描述,在摔倒之后,有持续半天左右的轻微腹痛,随后腹痛消退,没有阴道出血,自测胎动、胎心正常,只有一些腰背部的酸痛感,因此不想单独跑到医院去做检查。
而一天之后,她开始出现腹部的明显下坠感,伴有明显的宫缩感,宫缩期间出现轻微的腹痛,阴道口有外顶的感觉。种种情况表明,或许她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出现早产的征兆了。
遗憾的是,这些征兆并未引起她的注意。
当日凌晨,她感觉腹部不适加剧,自测胎动 22 次/小时(此处老师和我判断为患者自测胎动方式有误),胎心 172 次/分。随后出现规律宫缩痛和见红,H 决定收拾东西乘出租车前往医院。
凌晨 0:44 分,H 腹痛加剧,在家中破水,看见带血的羊水流出。自行判断初产妇不会生的很快,因此依旧选择继续乘出租车前往医院。
决定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零点五十分,多种因素的影响下,H 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车上娩出了胎头,而胎头娩出后并不能正常娩出胎肩,她自行用力并按压子宫。但缺乏医护人员的指导和专业技能,直到一点十五分,才产下女婴。但之后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新生儿没有哭声,胎盘也没有娩出。
时间回到当日,一切原来在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成为一场悲剧。
虽然无法下达最终结论,但各位老师在开会时的判断都认为是因为外伤引起了宫缩,然后产妇在前往医院的路上体位可能也不是最佳体位,还有路途颠簸,多重因素引起造成了患者的急产情况。
除此之外,虽然患者强烈表示有密切关注没有宫缩情况,但我们依旧有怀疑患者在之前刚刚受到腹部挤压之后,已经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的症状。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根据新生儿科医生的诊断,判断为肩难产造成的窒息。
在此,也希望各位阅读拙文的医生老师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探讨。
这是一次生命换来的启示
这篇病例文章的关注点并不在专业的救治手法,而是希望通过这个令人沉痛的病例,为各位正在备孕、已经怀孕、或者身边有孕妇的朋友敲响一次警钟。
外伤后的早产、胎盘早剥或许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但是在患者之间,却往往会引起忽视和误判。
有些孕妇即便出现了直接对腹部的磕碰、跌倒等情况,也都视为「无事发生」。这类患者在我老师的网络问诊当中,出现的频率愈发提高。
而我在国外的实习生涯中,却遇到了无数可能只是因极为微小的症状、轻微的磕碰甚至是家里三、四岁孩子的用力一摸,就要求家庭医生上门甚至前往医院检查的孕妇,看似这种行为会给医务人员添麻烦,但是我们却对此抱以最大的欣慰。
需知,机械性因素致胎盘早剥(即外伤导致)和外伤致早产的病例,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和文献上时有出现。
根据 2019 版《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外伤》内容:妊娠期外伤是常见的导致母胎发病及死亡的非产科因素,无论是钝性挫伤或是穿透伤都可发生,其中以钝性挫伤为主。
即使是轻伤也可能导致胎盘早剥、早产、母胎大出血、子宫破裂或是胎死宫内。90% 的妊娠期外伤症状轻微,但有 60%~70% 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因此,要对所有孕妇都进行彻底的评估,即便孕妇只有轻微的创伤——入院检查、留院观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