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复发性流产和试管婴儿反复种植失败的姐妹来说,对NK细胞可能并不陌生。有的医生会开立NK细胞的化验检查,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母胎界面的免疫紊乱。可是,对于NK细胞,特别是子宫NK细胞,科学家们的了解也存在一个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至今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和您来聊聊这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子宫NK细胞。
01
子宫NK细胞的认知历史
大概在100年前,科学家们首次在怀孕的子宫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白细胞。随后,更多研究在子宫蜕膜中证实了这种细胞的存在,因为细胞中有大颗粒,和血液中的自然杀伤细胞相似,因此命名为子宫NK细胞。
NK细胞,又叫做自然杀伤细胞,因为在外来抗原的诱导下分泌较强的细胞毒性,具有杀伤炎症细胞或肿瘤细胞的作用而命名,在人类的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也存在于一些器官组织中。
基于此,早期科学家们提出这样的假设,子宫局部的NK细胞是否也有类似外周血NK细胞的毒性作用,在生殖过程中攻击胚胎造成流产呢?然而,随着科学家们深入的研究,发现子宫NK细胞在细胞的来源、表达的重要分子、以及功能方面,都和外周血NK细胞有明显差异。科学家们对子宫NK细胞的探索越发充满兴趣。
02
子宫NK细胞和生殖过程
子宫NK细胞存在于女性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而且表达量随月经周期改变;在怀孕后,子宫NK细胞含量显著升高,占白细胞的70%左右,并且聚集在胎盘细胞周围;当孕中期胎盘血管网络完全建立后,子宫NK细胞的含量开始显著减少。研究显示,子宫NK细胞受到雌激素、孕激素和一些细胞因子的精密调控。
相较于外周血NK细胞,子宫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减弱,不会对有一半男方基因的“外来”胚胎产生排斥,能产生各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帮助胚胎植入和胎盘功能,扮演着“妊娠好友”的作用。
而当子宫NK细胞的功能因子表达亢进,有可能会“自家不认自家人”,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攻击和杀死胚胎,例如胚胎种植失败、反复流产;如果NK细胞功能不足,不能帮助胚胎滋养细胞侵入血管正常着床,可能造成胎盘异常、先兆子痫等并发症。但其中的确切机制科学家们仍然未能非常明确,临床上是否能通过检测子宫NK细胞来判断流产的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仍未停止。
03
对子宫NK细胞的临床研究
事实上,基于既往外周血NK细胞的研究,针对复发性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的这类特殊人群,临床上尝试进行各种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第三方淋巴细胞注射、口服皮质激素、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脂肪乳等,但仍然没有获得满意的临床证据,一些方法已被证明无效逐渐被“淘汰”,一些研究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结果的判读也无法达成一致;而治疗的安全性也无法保障。
因此,近期发表的国际指南明确,不推荐对复发流产的患者常规进行子宫NK细胞的检测和“免疫疗法”,除非是患者知情的临床研究。我们对不确定临床循证证据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措施,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希望未来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下,在更多设计良好、结论可靠的基础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为大家解释子宫NK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