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的育龄妇女存在宫颈息肉,因此妊娠期宫颈息肉也是常见的。尽管宫颈息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和局部炎症,但其对妊娠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研究。有研究显示妊娠期宫颈息肉可能会增加晚期流产和早产(PTB)的风险,但是妊娠期宫颈息肉应该选择切除还是观察,至今也尚无定论。
1.宫颈息肉
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2 年 Hirayama E 等为探讨妊娠早期宫颈息肉与晚期流产和自发性早产(SPTB)的关系,在 2941 名单胎孕妇中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宫颈息肉是否切除由医生自行决定)。
研究比较了 142 名(4.8%)妊娠早期患有宫颈息肉者(P 组)和 2799 名未患有宫颈息肉者(非 P 组)的两组晚期流产和 SPTB(妊娠 < 28 周、 < 34 周或 < 37 周)的发生率,并进行了多变量分析以确定晚期流产和 SPTB 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 P 组晚期流产和 SPTB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 P 组。妊娠早期的宫颈息肉是晚期流产和(妊娠 < 28 周、 < 34 周或 < 37 周)SPTB 的独立危险因素。P 组需要进行治疗性宫颈环扎的比率显著高于非 P 组。
因此,研究认为妊娠早期宫颈息肉是晚期流产和 SPTB 的危险因素,也与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妊娠期间宫颈息肉消失,这些风险仍然很高。
2.宫颈息肉切除
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0 年 Fukuta K 等评估了妊娠期宫颈息肉切除术患者在 34 周或 37 周以下发生自发性早产(SPTB)和 12 周以上流产的风险。
在这项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共纳入了 73 例接受宫颈息肉切除术的孕妇。
最终有 16 例患者在 < 34 周时出现自然分娩或 12 周以上流产。单变量分析显示息肉切除术前出血,息肉宽度 ≥ 12 mm,蜕膜息肉的比例和 ≤ 10 周时切除息肉者在 < 34 周时的分娩率显著高于 ≥ 34 周时。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
1)息肉宽度 ≥ 12 mm,息肉切除术前出血,≤ 10 周时切除息肉是预测 < 34 周分娩的独立风险因素。
2)息肉宽度 ≥ 12 mm 和息肉切除术前出血是 < 37 周分娩的危险因素。
研究认为妊娠期息肉切除是发生流产或 SPTB 的高风险。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风险是由潜在疾病、手术治疗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所致。息肉 > 12 mm、出血和妊娠早期息肉切除是早产的临床预测因素。对于妊娠期宫颈息肉患者应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平衡干预的益处。
3.切除的宫颈息肉类型
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为明确妊娠早期和中期切除的宫颈息肉类型与自然流产和早产风险相关性,2015 年 Tokunaka M 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
研究对 2005 年至 2011 年间在妊娠期间尝试子宫颈息肉切除术并产下单胎婴儿的孕妇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了息肉切除术后早产的临床过程和结局,并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蜕膜息肉和宫颈息肉)进行分层。
结果显示,在切除了息肉的 83 例患者中,41 例为蜕膜息肉,42 例为宫颈息肉,未发现恶性息肉。与宫颈息肉相比,妊娠期切除蜕膜息肉的自然流产(12.2% 比 0%,p = 0.026)和早产(34.2% 比 4.8%,p = 0.001)风险更高。
根据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
妊娠 37 周前早产的危险因素是蜕膜息肉和早产史。
因此,作者认为蜕膜息肉患者在妊娠期间行息肉切除术时发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更大。妊娠期间不切除宫颈息肉可能更安全,除非怀疑息肉是恶性的。
4.不切除宫颈息肉
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如前所述,妊娠期宫颈息肉切除与晚期流产和 PTB 有关,是否提示妊娠期宫颈息肉应该不处理呢?
为此,2022 年 Wakimoto T 等首次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阐明妊娠 12 周前检测到的宫颈息肉与 SPTB 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 2015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日本 Osaka 妇女儿童医院建档并分娩的孕妇进行了回顾性队列分析。所有孕妇在妊娠 12 周前常规进行阴道窥器检查。对于除外恶性可能的所有妊娠期宫颈息肉均进行期待治疗(不手术切除),并随访至产后。研究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和 Cox 比例风险分析评估了宫颈息肉与妊娠 34 周前 SPTB 的关系,并校正了 SPTB 的已知混杂因素。
最终研究共纳入 4172 名孕妇,其中 92 名(2.2%)在妊娠 12 周前检测到宫颈息肉。所有患者均采用期待治疗,无人在妊娠期间接受宫颈息肉切除术。患有宫颈息肉的孕妇在妊娠 34 周前 SPTB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宫颈息肉的孕妇(5.4% 比 0.7%;P<0.01)。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息肉是妊娠 34 周前 SPTB 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没有宫颈息肉的女性相比,患有宫颈息肉女性的妊娠期明显更短(log rank P < 0.01)。

图 1. 分娩时胎龄与宫颈息肉的 Kaplan–Meier 曲线
因此,研究认为,即使采用期待治疗,妊娠 12 周前检测到的宫颈息肉也是妊娠 34 周前 SPTB 的重要危险因素。
5.妊娠期宫颈息肉导致
SPTB 的可能机制
已经提出了几种机制来解释妊娠期宫颈息肉和 PTB 之间的联系:
1)宫颈息肉导致的出血可通过凝血酶的激活引起子宫收缩并损害胎膜。
2)宫颈息肉可引起宫内感染和/或炎症。如 Fukuta K 等的研究显示即使在足月分娩时,患有宫颈息肉的孕妇中,绒毛膜羊膜炎和肠炎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3)宫颈息肉可增加宫颈功能不全的可能。如 Hirayama E 等的研究表明,一些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往往会发展为宫颈功能不全。
总结
综上所述,不管是否切除宫颈息肉,妊娠早期发现的宫颈息肉都是发生晚期流产和 SPTB 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蜕膜息肉、息肉 > 12 mm、存在出血和妊娠早期息肉切除(<10 周)者。
因此,妊娠期宫颈息肉是否切除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有义务告知患者,妊娠期宫颈息肉是发生晚期流产和 SPTB 的危险因素。
妊娠期宫颈息肉的最佳处理方式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是否切除息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讨论,如果选择宫颈息肉切除,建议选择在妊娠中期的早期进行。